拼音的历史由来(中国老式汉语拼音)

中国汉字拼音的起源和历史?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简明一点的汉语拼音发展史作补充: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

林字旁的所有汉字?

1、林字旁的字有:梦、楚、禁、婪、焚、樷、罧、梺、梵、棼、麓、棽、郴、埜、棾、榃、辳、椘。

2、梦,汉语一级字,读作mè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睡眠中的幻象,后延伸至幻想。3、楚(拼音:chǔ),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丛生的树木,又指一种落叶小灌木,引申指打人用的荆条,又引申指痛苦。又特指楚国。4、禁,jin,从示林声。用于名词时表示酒器,用于动词时一般表示禁止或承受得住。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上有李世民说魏征“会须杀此田舍翁”的“舍”在语文拼音里读第几声?有点弄不懂多音字

  • “舍”读第三声还是第四声??!脑子有点不开窍,求大神解答
  • 田舍翁: tián shè wēng 年老的庄稼汉。 唐 白居易 《买花》诗:“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金 元好问 《族祖处士墓铭》:“人言田舍翁不通晓,果然!” 清 赵翼 《归田即事》诗:“怜他未惯蓬茅宅,笑我原来田舍翁。” 乡巴佬(含贬义)。唐太宗:(魏征进谏后):“会须杀此田舍翁(指魏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带给你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上有李世民说魏征“会须杀此田舍翁”的“舍”在语文拼音里读第几声?有点弄不懂多音字

  • “舍”读第三声还是第四声??!脑子有点不开窍,求大神解答
  • 田舍翁: tián shè wēng 年老的庄稼汉。 唐 白居易 《买花》诗:“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金 元好问 《族祖处士墓铭》:“人言田舍翁不通晓,果然!” 清 赵翼 《归田即事》诗:“怜他未惯蓬茅宅,笑我原来田舍翁。” 乡巴佬(含贬义)。唐太宗:(魏征进谏后):“会须杀此田舍翁(指魏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带给你帮助。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