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鼎的成语典故及含义(鼎的四种用途)

鼎的用途是什么?

鼎是一种传统的炊具,用途非常广泛。鼎可以被用作烹饪和煮食食物的工具,尤其是用于制作大量的食物,例如汤、酱料和肉类等。因为鼎的设计使它可以承受高温和高压,可以用来烤、煮、炖、蒸和炸等不同的烹饪方法。

鼎也常被用作储存器,可以储存各种食物,例如大米、豆类、盐和面粉等。鼎还被用作礼品或仪式物品,在中华文化中,鼎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被视为一种象征权位、尊贵和荣誉的古代国宝。因此,鼎是中华文化和历史文物遗产的重要代表,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烹饪工具,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文物。

有关鼎的成语和典故

拔山扛鼎、尝鼎一脔、春秋鼎盛、大名鼎鼎、鼎铛有耳、鼎铛玉石、鼎鼎大名、鼎足三分、人声鼎沸、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鼎足之势、力能扛鼎。

鼎铛玉石: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唐·杜牧《阿房宫赋》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

  • 问鼎中原 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 解释: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筏弧摧旧诋搅搓些掸氓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

  • 问鼎中原 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 解释: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筏弧摧旧诋搅搓些掸氓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鼎有关”鼎”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 一言九鼎,比喻量大,能说话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拔山举鼎:窢贰促荷讵沽存泰担骏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问鼎中原。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三足鼎立: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场面(蜀、魏、吴)。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