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传说)

传统节日故事[简洁]?

1、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春节

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

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人们讨论对付年兽的方法,有的人说年怕见红色、火光和噪声。

人们张贴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放炮竹,并敲锣打鼓。

怪物害怕得发抖。

夜幕降临,所有的人家都点亮了灯笼。

怪物被吓坏了,从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年兽被打败了,但庆祝新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2、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元宵节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有个聪明的人提出每个人都要马上点亮一盏灯笼。仙女又说应该把仙鹤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将火熄灭。

当仙鹤降临到人间时,它被逮了起来并装入一个无法燃火的笼子里。

人们点亮了灯笼,燃放鞭炮和烟花。天帝看到人间失火后非常高兴。他认为仙鹤已经成功摧毁了人间。

事实上,人们举着灯笼游行来庆祝他们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一日,人们悬挂灯笼或提着花灯上街散步。这就是元宵节。

3、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中秋节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4、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清明节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走到僻静处时,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传统节日有哪些传说?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八节

春节: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人类的聚集地来一次,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称为一年。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亮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将红纸贴在门前,用火烧竹子来驱赶年。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龙抬头:根据民间传说,此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意味着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民间亦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期间,南方部分地区有祭社习俗,即庆祝土地公生日;北方则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清明节: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粽子节、五黄节、躲午节、解粽节、五月节、端礼节等等,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大节,其由来传说甚多,分别有纪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诗人秋瑾等,还有恶月恶日、 蓄兰沐浴、走黄巢等说法。

七夕节(别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道德腊,英文名:Double Seventh Festival)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7月7日。

中秋节:后羿射日立下丰功伟绩后,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而天帝听信谗言把后羿贬到人间。后羿和妻子嫦娥只能隐居人间,以打猎为生。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这是根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的:“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而逐渐改编的。高诱对这段记载的注释是
:“嫦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嫦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腊八节: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

元宵节的传说:正月十五,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传统节日有哪些故事

清明节:清明节,祭祀和扫墓的重要节日。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名臣义士介子推,下令在冬至后第105天禁止生火,吃冷食,也就是寒食节。后来清明节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保留了祭祀、踏青、荡秋千、郊游等习俗。

端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眼见国破家亡却无力回天,愤而投江,百姓听闻纷纷乘舟救助,却未见屈原尸体,后来人民就在江河上赛龙舟纪念屈原,还用竹叶将米包出三角形防止祭祀屈原,防止水族抢食,形成了现在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又称乞巧节。相传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来妇女们趁织女和牛郎团员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艺,同时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节:八月十五,秋季之中,秋高气爽,圆月当空,故有赏月、祭月、团聚之俗。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传说嫦娥为长生不老偷吃王母仙药,遂奔月成仙,但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日,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后世人每逢中秋焚香拜月,男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一些可以展现动人瞬间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 老师让写的手抄报,题目:我们的节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动人瞬间,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画画我可以就是资料。。。。。。跪求各位大神!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帮帮民女吧!
  •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熟知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与西方的传统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里更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这对于家庭稳固、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