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文化(邯郸最出名的三个典故)

邯郸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

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邯郸成语典故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是大家在谈到这个成语时应该想到的,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发展才是根本。

胡服骑射

春秋至战国前期,华夏传统服装是长袍宽袖,不便于骑马射箭。为此,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易服令,让男人改穿胡人式的紧袖短衣和长裤。这一举措对重服饰礼义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重大冲击,众多臣属惊呼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却从作战需要出发,反对法古不变,以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推广服饰改革。他还亲自骑马弯弓并露宿草原,聘请擅长骑射的胡人充当教练,推广了养马、制革、设兽医和筹办草料等完整配套的制度,很快培训出1万名装备精良且射术高超的骑兵,其他列国的步、车兵和北方零散部落在其狂飙般的攻击下,一时均非对手。 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服饰上的。首行它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其实用功能。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邯郸的历史典故?

邯郸历史上有很多典故,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

1. 邯郸学步:相传孟子曾在邯郸城门口看到一个小孩在模仿大人走路,走了几步就摔了一跤。孟子询问小孩的父亲,得到回答“我欲使其速成”,于是孟子告诉父亲,“使之学习,未为不可,须臾之间,何能成也?”从此,“邯郸学步”成为代表性的“急于求成”的典故。

2. 邯郸之患:战国时期,燕国、赵国、齐国分别派军队侵略邯郸,这就是“邯郸之患”。此典故成为形容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警句。

3. 邯郸铁塔:邯郸铁塔是北魏时期的一个传奇故事。相传邯郸有一位名叫李度的人,因为被人冤枉而被投入监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在监狱里居然铸造了一座铁塔。后来,这座铁塔得到了皇帝的赞赏,李度也因此改掉了过去的恶习。

4.围魏救赵: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使它撤兵的战术。

5.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而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邯郸的成语典故

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邯郸。如下所示:

邯郸学步: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学到赵国人走路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回去。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完璧归赵: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