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怎么约分?

约分口诀:将分子分母分解因数;找出分子分母公因数;消去非零公因数。通分口诀: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最简公分母为分母的分数。

通分和约分是什么意思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就是把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约分时一般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怎么梳理苏教版四下数学书各单元知识要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 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1 升(L)=1000 毫升(ml 、mL)  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 1 升。1 升水重1 千克。生活中 一杯水大约 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 升,一个 脸盆大约盛水 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 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 金鱼缸大约有水 30 升, 一瓶饮料大约是 400 毫升, 一锅水有 5 升, 一汤勺水有 10 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 4000—-5000 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 200 毫升。  4、1 毫升大约等于 20 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 ,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 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 (锐角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 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 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 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60°。 )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 45°,顶角等于 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60 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 为边数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 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 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 (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2)5 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  第七单元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衍生:(a-b)×c=a×c-b×c  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 102×35=(100+2)×35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 (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正五 边形有 5 条对称轴,……正 n 变形有 n 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 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 (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1、4×3=12,或 12÷3=4。那么 12 是 3 和 4 的倍数,3 和 4 是 12 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 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 12 是倍数,或者说 3 是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的因数。 )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如 18 的因数有:1、2、3、6、9、18。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如: 18 的倍数有:18、36、54、72、90……(省略号非常重要)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  5、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 0、2、4、6、8 的数)  6、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 1、3、5、7、9 的数)  7、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8、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 0。 (如:10、20、30、40……)  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如:453 各位上数字的 和是 4+3+5=12,因为 12 是 3 的倍数,所以 453 也是 3 的倍数。 )  10、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 (或质数)如:2、3、5、7、11、13、 17、19…… 的。 )  11、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如:4、6、8、9、 10……  12、1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 1 的因数只有 1 个:1  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 2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20=3+17、40=11+2、8=3+ 5、10=3+7、12=5+7、14=3+11=7+7、30=23+7=13+17  14、100 以内的素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53、59、61、67、71、73、79、83、89、97。  15、三个连续自然数(3、4、5) ,三个连续奇数(3、5、7) ,三个连续偶数(4、6、8) 的和都是 3 的倍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2 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 (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除外) (0 ,商不变。 (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 除外) ,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十二单元统计  1、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 a 表示,周长用 C 表示,面积用 S 表示。那么:正方形的周长: C=a×4 正方形的面积:S=a×a。 a×4 或 4×a 通常可以写成 4?a 或 4a;a×a 可以写成 a?a,也可以写成 a2,读作“a 的 平方” 。如果是 a 与 1 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 a。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工总=工效×时间 (S=a×a=a2) (C=a×4=4a) (S=a×b=ab) C=(a+b)×2 数量=总价÷单价 时间=路程÷速度 时间=工总÷时间 单价=总价÷数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效=工总÷时间 ②写数据 ③连线 ④写日期  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我要六年级2014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安徽地语文数学苏教版

  • 我要哦
  • 想提前知道?~~怎么可能。。。。。你那知道会一定考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小升初必考题

  • 小升初必考题和平时的练习考卷、习题。亲们,加油思考吧!速度!
  • 怎么回答。没题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实验班答案

  • 19,20,22,23,24答案
  • 没有说明白呀,是找规律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和英语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 各种求啊,公式什么的砸过来吧!
  • cwj王2011&xA0;21:27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