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与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境内还有小国中山国。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先后征服楼烦、林胡、中山,崛起为战国后期专属能和秦国抗衡的强国。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元气大伤。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都邯郸,赵国大夫在代地拥立公子嘉,是为赵代王嘉。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引兵攻代,虏代王嘉,赵国灭亡。
赵氏和秦国有共同祖先蜚廉。赵氏是赵城大夫造父的后裔,因以赵为氏,本居于周朝,事周天子。张政烺认为,赵的本义为超行,赵氏先祖为造父,为周穆王御者,故以赵为氏。
西周末年,叔带入晋国,侍晋文侯。骊姬之乱时,太子申生被害,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治国有方,称霸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都成为股肱之臣。
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知伯瑶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赵襄子继其父赵简子立,襄子为一狄人婢女所生。前454年知伯瑶率韩康子和魏桓子二大夫,围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宗主倒戈,将知伯瑶讨死,是为三家灭知。
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知氏的领地,另也最初吞食晋国的领土。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桓子继位。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立,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
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晋国君主对赵、魏、韩已毫无权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晋烈公17年),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天子立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时代由此最初:“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国剩余的土地瓜分完毕。
赵襄子执政后,赵国迎来了历史上第壹个强盛期。灭智之后的赵国,其疆域北起燕、代,南临河、漳,为三晋中势力绝顶大者。整理了晋国的内务后,赵国最初了争霸中原的历程。前441年,赵襄子(一说赵桓子)和越令尹率领诸侯讨伐齐国,齐国无法忍受诸侯军的强大攻势,不得已修筑了绵延千里的齐长城以御敌。前430年,赵将赵狗再次与越国国君一同讨伐齐国,赵氏军队打到了齐长城脚下才罢手。
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改革后国力蒸蒸日上,大有赶超赵国之势头,赵国的三晋盟主乃至中原霸权面临挑战。曾驱逐赵献侯自立为君的赵桓子死后,赵国人杀了马上即位的新国君,改立赵襄子的后裔为君。此番内乱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让魏国后来居上。前412年,三晋和楚国争夺黄池而未成功。前411年,楚简王以莫敖阳为将包围赤岸,以作为对三晋攻打黄池的报复。三晋联军救援赤岸,楚军撤走,和三晋军战于长城之下,楚军大败,丢弃了无数车马、辎重与旗帜,于夜间遁走。前408年,魏文侯伐中山,赵烈侯借道于魏。
赵烈侯即位后,任用公仲连为相,变法革新。在公仲连的卖力下,赵国国势复振。前405年,赵以孔青为将,率军五万大破齐军于廪丘,缴获齐军兵车两千乘,杀死齐军三万,将齐军的尸体葬成两座大山。前404年,三晋联军联合越国一起攻齐。前400年,三晋征伐楚国,至于乘丘。前386年,赵敬侯即位。他将SLG重心继续南移中原,迁都邯郸。魏武侯最初将日益强大的赵国视作威胁,发兵助在君位之争中落败的公子朝反攻邯郸,被赵敬侯挫败。但赵敬侯未公然和魏武侯撕破脸皮,甚至还帮助魏国抵御齐国的进逼。
前385年,赵军在灵丘打败齐军。前384年,魏军被齐军包围于廪丘,赵军出击,大败齐军。到了前383年,赵魏的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一年,魏国在兔台打败赵军。赵敬侯也把南进SLG了放在魏国的附庸,卫国。这一年,赵国筑刚平城以侵略卫国,攻克了卫都九门,打得卫侯衣衫不整的出奔魏国求援。魏武侯即刻联合齐国。拿下了刚平城。魏、齐、卫联军甚至拆毁了中牟的外墙。赵敬侯不甘示弱,联合了楚国南北夹击魏国。楚军势如破竹,饮马黄河,在大梁的林郊中驻扎。赵军也猛烈反击,拔去了魏国的据点黄城与棘浦。至此,赵、魏两国再次罢兵言与。
赵成侯即位于前375年。在位前期,屡次发兵攻打别国。前369年赵国联合韩国趁魏国储位之争国家疲弱之际,大举入侵魏国,并一度在包围了魏惠王。眼看马上胜利,赵、韩两国却对魏国的处理上产生了矛盾,不欢而散,致使魏惠王得以将韩、赵各个击破。浊泽之战令魏惠王大为恼火,屡次给赵国进军,三晋联盟名存实亡。在此期间,虽然赵国屡次帮助魏国抵御秦、齐两强的进攻。但双方仍是分歧大于合作。的最终决战已不可避免。
前353年,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魏惠王亲自领兵,在三梁战胜了赵军,将兵众十万包围了邯郸。《赵世家》亦支持攻打邯郸的主帅就是魏惠王。而庞涓之攻邯郸却不见于史料。赵国苦战一年余,终于邯郸城陷。竹书纪年描写经过长期的围困,“邯郸四曀,室多坏死”。赵国虽然在赵军的抵抗与诸侯的援助下“不割而邯郸复归”,但已元气大伤无力同魏国以及新崛起的齐、秦、楚抗衡。
赵肃侯即位时期,仍和诸侯多有交战,甚至一度攻下齐国五都之一的高唐并在徐州联合楚国大败齐军(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昔日的霸主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又屡遭诸侯围攻,一蹶不振。赵国没有了魏国的威胁,然而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逐渐强大,屡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因连年的战争而元气大伤,陷入了中衰期。赵肃侯壮志未酬而死去了,传位向年幼的赵雍。
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尚称顺利,但内忧方平,外患又生。秦、齐、楚、魏、燕各派出精锐部队一万人来参与赵肃侯的葬礼。此时赵武灵王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临危之时,体现出自己非凡的情商,有条不紊地把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赵武灵王
首先赵武灵王调赵国重兵于邯郸,禁止五国的大军入境。派人联结燕北的胡族部落,向燕国施加压力,同时派人结好齐国南部的宋国,由此轻易地解决了五国联盟。赵国和匈奴长期对峙,匈奴骑兵凶悍强壮,虽然赵国盛产马匹,但在军事上,马匹仅作拉战车之用。赵武灵王和匈奴骑兵战斗后,明白到匈奴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与灵活性。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令赵国军队仿效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长裤服式,挽弓骑马练习射箭。赵国军力自赵成侯之后再次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与楼烦二族,成为天下仅次于秦、齐的强国。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赵武灵王禅位于次子赵何为王即赵惠文王,立肥义为相国,自号为‘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灭中山国;赵雍封赵章于代,号安阳君,且欲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赵惠文王五年(前294年),赵章发动政变欲杀赵何后自立,但事迹败露只杀了肥义,赵章逃往沙丘〔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行宫投奔赵雍,公子成、大将李兑率兵包围行宫并杀掉赵章后并未撤围,赵雍被围困在行宫中三个多月后饿死。
原位于邯郸市火车站广场的胡服骑射塑像,后被移到赵苑公园内。
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加之先前楚国在和秦国的战争中损失极为惨重,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和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一时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导致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韩国上党(今山西长子西南)和以都城南郑(今河南新郑)为中心的韩国本土的联系。韩王割让上党郡予秦以求与,但上党郡守冯亭抗命献上党予赵,赵国接收韩国上党郡,发重兵进驻SLG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拒秦,秦则派大军进攻长平,秦赵对峙二年六个月,赵军阵亡众多。
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并阵前换将密派武安君白起为元帅,以王龁为副将,自秦军诈败诱敌深入后包围赵军,赵军反复冲杀无法突围,至赵括领军冲锋被射杀,群龙无首全军投降。
战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只放240名年幼者回赵国,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强大的秦国军队也死伤过半,使得白起乘胜攻取邯郸的提议被秦昭襄王回绝。然而原先打算割让六城求与的赵孝成王受大臣虞卿劝说,反悔不割地予秦国,并和其他国家交好结盟,使得秦昭襄王决心再次发兵攻赵。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不顾白起的反对,先后派王陵、王龁,前后投入约六十万人进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在老将廉颇的防守、国相平原君动员下挺住秦军的攻势。
信陵君窃符救赵
前256年魏、楚联军援赵击退秦军,在三国夹击下秦军受到重创无力再战,王龁败走归国,两万名秦军被俘,秦国受此败战影响东进攻势受到阻止,受重创的赵国也因此获取喘息之机。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大破秦国于河外,赵也有参加。其后,燕国派遣当年和乐毅攻齐的剧辛为帅,率军攻赵,赵将李牧、庞煖抵抗,大破燕军,剧辛自杀而死。庞煖击败燕后,组织联军攻秦,举春申君为帅。五国联军和秦军于潼关附近决战,秦将王翦提议先袭最远来的楚军,楚军闻知而逃,四国联军也退。其后一直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直到前229年。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运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赵国有三大政治中心,分别是晋阳、邯郸与代地。赵简子临终前,曾对赵襄子说过晋阳足以依靠。后来的三国攻晋阳之战中赵氏果然反败于胜。北方的代地为赵襄子所占领,是赵国与游牧民族势力的分界线。武灵王时设雁门郡。雁门关被吕氏春秋与淮南子评为天下九塞之首。代地雁门也是名将李牧大破匈奴之地。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赵国最初了对都城邯郸百余年的经营。魏军、秦军都曾包围过邯郸,但赵国的多极化政治格局并未因首都被攻克而亡国。赵国灭亡后,公子嘉北上代地自立为代王,又坚挺了近6年才被秦军攻灭。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闻名于世。从东方的齐国衰落后,山东诸国大都畏秦如虎、割地求与,唯独赵军能挫其锋芒,“秦之所畏于天下者莫如赵”[27]。纵横家苏秦也说道“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 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赵国之强即是强在其军事实力。从赵人祖先的遗风中可以看出,赵人民风崇尚武力,再加上周围严峻的外患,以及戎、狄习俗对赵国人的影响,赵国在建国前就经具备成为军事强国的条件。这些历史原因是赵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先决条件。
实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使赵国强大到令各个诸侯国刮目相看的地步,是在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军事制度改革。通过着胡服来转变赵国民众以中原文明自居、蔑视异邦先进文化的闭锁心理,又通过“招骑射”、“建骑邑”、“致胡兵”、“用胡马”等手段,在赵国组建起强大的骑兵军团。最终实现“略胡地”、“灭中山”的SLG目标,并且成为秦国在东方六国中最为强硬的对手。